为推动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在街道社区的落地,东城区广泛深入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政策、法规和方式方法,增强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进程,充分发挥起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作用、广泛凝聚社区意见共识、全面调动各类社会力量、积极发动居民群众参与、探索建立鼓励奖励机制,努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,打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家园。
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于5月1日正式实施。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自去年起,在街道最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,居民们热情高涨。自成立朝夕小院管家志愿服务队后,一直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工作。4月28日起又开始新一轮的宣传工作。当天,朝西社区朝夕小院管服务队的志愿者与居民代表们展开座谈,就近一年来发现的居民一些不易改变的习惯,共同商讨制定垃圾分类公约进一步推进管理条例在社区的实施。通过会前社区各居民群的线上征集,意见汇总在了一起。座谈会上,志愿者和居民代表们充分讨论,责任区长扈明昭也参与探讨,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拟定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《朝西社区垃圾分类公约》便诞生了。公约共十条,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,从居民容易混淆的垃圾、有毒有害垃圾如何投放、垃圾分类的原则等多个角度,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垃圾分类指导。特别是,针对疫情期间,居民每天佩戴的口罩应该如何投放,公约中进行了特别说明。
朝西社区于春明表示:“社区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工作,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宣传工作。希望居民能够精准投放垃圾,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,减少环境污染,守护美化家园。”
5月3日,朝西社区朝夕小院管家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,一大早便来到社区卡口点位,手里拿着社区的垃圾分类公约,向过往居民发放。同时,积极向过往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。随后,志愿者们分头行动,根据各自管理的楼门院,将公约张贴在醒目位置,居民一进院就能看到公约内容。碰到邻居,小院管家们现场给居民讲解,倡议居民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。
家住草厂社区草厂横胡同3号院的袁淑欣阿姨在厨房内用旧塑料瓶自制了一个小型垃圾桶,用来放置厨余垃圾。她说:“家里厨房小,没空间安放2个垃圾桶,所以因地施材,做了这么一个小型的厨余垃圾桶。”她指着院子里的编织袋说:“这个袋子用来装可回收垃圾,攒多了还能卖钱。”
同院的李彩仙是草厂十条胡同的居民组长,也是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成员,她在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,帮助居民利用自身条件进行垃圾分类。邻居家只有一个垃圾桶,李彩仙指导她利用空的涂料桶盛放其他垃圾,可回收垃圾存放在塑料袋中,她说:“垃圾分类关乎着我们的生活环境,虽然我们住的平房院落,没有足够的空间地方放置多个垃圾桶,但是我们自己创造条件也要进行垃圾分类。”
启动现场进行了严格的消毒,划分好一米线距离,居民们进行测温后,现场向工作人员咨询垃圾分类最新知识,学习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中的有关规定及精神,并在展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,承诺“垃圾分类我参与、我奉献、我先行”。
社工和居民组长以此次仪式为契机,在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和《致草厂社区居民的一封信》、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,还广泛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。
草厂四条胡同“垃圾分类我先行”启动仪式过后,胡同居民在居民群中纷纷晒出自己垃圾分类的成果。随后,居民组长和志愿者会不定期去往居民家中查看垃圾分类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并在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上进行详细的记录。
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产生的难解问题,社区党委依托小院议事厅平台,利用“五民”群众工作法,召集居民集思广益,共同研讨。把居民的建议按类别在黑板上罗列出来,最后统一意见,形成解决方案。
社区朱耿亭表示:“社区党委将每隔半月在小院议事厅组织居民召开垃圾分类分享会,会上,给予公认为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居民相应的积分。月底将再召开总结分享会,让积分高的居民荣登榜上,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,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。”
小院议事厅成员李彩仙说:“我们在各个居民院落中张贴垃圾分类小院公约,院内居民自愿在公约上签字、留言。针对外来租户,居民组长上门帮助他们进行垃圾分类,并跟踪其垃圾分类的实效。”
为深化垃圾分类工作,草厂社区党委还邀请专业人员现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,手把手教居民进行垃圾分类,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投放标准。同时告知居民,对垃圾“四分法”中的有毒有害垃圾随时到社区居委会有毒有害垃圾投放点进行投放,不方便来社区投放的居民随时联系志愿者、社工进行上门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