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六养,即:积养、用养、节养、造养、耗养、补养。其中,积养、用养、造养、耗养这四养是树体生殖生长的自然现象,节养和补养是人工措施。
树体有积养,也需要用养,需要考虑节养。节养的目的是保护根、花、芽、枝、叶、果的正常生长。特别是为了让叶片多造养,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多,积养才能多。根、枝、叶、果、芽的正常生长需要消耗养分,只有通过人工措施补养,才能平衡根与芽、花、枝、叶、果,芽之间的生长关系。
管理果树就是搞平衡,一个平衡高手的果树标准是树体中壮,枝条粗壮,叶片厚、大,椒穗大,颗粒大,皮皮厚。
夏季,花椒生长期,根系的积养来源有两种,一种是叶片回流的有机营养,一种是自身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营养。积养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现象。积养的多少、好坏,不仅取决于秋季基肥,春、夏季追肥和叶面肥的种类、质量和数量,还取决于当年叶片的数量和质量。
秋季基肥施的早,施的量大,土壤水分充足,根系吸收合成的多, 积养就多。翌年萌芽早,开花整齐,坐果率高,幼果细胞裂变快而多,奠定了大果基础。
春季随着果树根系生长、萌芽、开花、抽枝、展叶,积养日渐减少,直至“营养临界期”来临,要么枯竭,要么所剩无多。而决定此时积养多少的关键就是春季的追肥和灌水。为什么花椒能发生二次落果现象?就是积养枯竭发出的警告。
树体各个器官对有机、无机营养的吸收和利用。包括根系、芽、花、果、叶、枝等。要生长就要用养,这是自然现象,不可逆转。
果树春季用积养,进入夏季就用回流营养。不然的话,环剥、环割、扭梢就不会成花。所以,保护叶片很重要。叶片好,制造的有机营养多。叶片保护不好,成花难,根系积养少,树势弱,抗性差,各种病虫害大发生。
利用人工智能达到节约营养的措施。进入夏季,花椒也进入颗粒膨大期,花芽形成期,枝、果、芽争养矛盾突出。人工平衡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:
2、摘心:当年新梢,不论长在哪个部位,当长到50公分高低时进行摘心。掐掉顶部嫰尖,抑制生长,促果膨大,花芽形成。
3、疏枝:夏季尽量少疏枝,但不是不疏,不能绝对。过密枝必须疏除,节约营养;鸡冠枝(枝组前部的背上旺枝)必须疏除,不仅节养,而且预防枝位外移、后部光腿
花椒有两个膨大期;谢花后45天和成熟前的45天。所有为了膨大而使用的产品,必须抓住这两个关键期。而且,这两个关键期还有区别,谢花后的第一个膨大期“肥”是关键,细胞裂变,增加细胞数目靠肥。是什么肥?——积养。
第二个膨大期必须突出“水”,水是最好的膨大剂。没有水,细胞干瘪,不能膨胀。而且,采摘前浇过水的花椒鲜嫩、好採、色泽鲜亮、压秤。
造养只有一个单位,那就是叶片。通过光合作用为果树提供有机营养。所以,保护叶片尤显重要。保护措施有以下几个:
花椒的主要病害有三种:紫纹羽病、褐斑病和煤污病。紫纹羽病在颈基部,不多发,一旦发生就要命。褐斑病很普遍,也很好防治。去年爆发的煤污病至今令椒农胆寒。病害要靠预防,以前大家忽视了这一点,今年很上心,雨前保护剂,雨后治疗剂。
花椒四大虫:吉丁虫、蚧壳虫、蚜虫、红蜘蛛。目前,虫害的防治好像都不是问题,唯有蚜虫防不住,打不死,缠绵不断。真的那么可怕吗?不见得。杀蚜虫要用配方药,每一次的配方都不能重复。打药的方法也很重要,最好是打药的次日再“补漏”一次。许多人喜欢用喷枪,我不赞成。喷杆有角度,能近能远,能喷能冲,效果比较理想。
叶片是造养器官,也是用养单位,同样也是耗养渠道。要想叶片造养多,就必须保护好叶片。保护叶片不仅是防病防虫那么简单,更要及时补充叶面肥。叶面肥必须是每次喷药的时候都加上,可根据树体不同生理、生长期,根据树势强弱,挂果量大小、气候情况,区域环境等不同情况,选择不同的、有针对性的叶面肥喷施。
土壤具有酸碱性。酸性肥料施入碱性土里,就会造成消耗;碱性肥料施入酸性土里也会造成消耗。板结土壤对肥料的固定也是一种消耗。砂质土壤的漏肥同样是消耗。氮肥的挥发、磷肥的下渗、盐分的固定都是消耗。
好叶用于造养,病、虫、残叶就成了耗养对象。高温期全树叶片形成的蒸腾流,耗养相当厉害。不仅抽干了土壤中的水分,而且抽干了树体本身的水分。突然一场大雨,或者大水漫灌,果皮破裂。夏季树上多喷钙,保持颗粒表面细胞的活性,防治爆裂,而且有增产作用。
果实多,耗养多。大果耗养,小果同样耗养。大果经济效益高,小果经济效益低。应用肥控技术,促进颗粒膨大、果皮增厚、提高产量。
根据气候、树势、挂果量、前期肥料种类、水肥供应量等,补充根系、果实、叶片、枝芽所需要营养的措施。主要包括:
花椒相对耐旱,但过分干旱就需要灌水。今年就遇到这种情况。有水源的地方可以灌溉,缺水区只能靠拉水救急。我有几种救急水的方法,大家可以参考。第一种灌树盘,第二种一树两穴,进行穴灌。第三种塑料桶、塑料袋装满水,扔到树梢下,扎一两个小眼,完了再灌,相当于滴灌。
花椒年施肥三次。第一次是9月的基肥,第二次是早春,第三次是5月下旬。这两次追肥,均以冲施肥为主。以有机肥、氨基酸、黄腐酸、腐殖酸、中微量元素为主,与少量的大量元素水溶肥,合理搭配,做成配方肥,少施多灌。从改变土壤入手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重视钛肥、海藻肥、黄腐酸、10种全中微量元素等的补充,尽量减少尿素、磷酸二氢钾、硼、锌等单一元素的使用。不补就不补,要补就补全。